在接觸之前,也許會想,哪有人那麼白癡,自己出錢到海外做苦工?!但深入了解之後,連自己都蠢蠢欲動,所以製作社會企業系列的第二集,我做了國際志工專題,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另一個世界!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全世界有24億人每天過著不到2美元的生活,要解決貧窮問題,除了捐款、勸募,以金錢救助之外,也可以是一個商機,台灣就有年輕人看到了最底層的需求,結合旅行社經營的模式,組成志工團,將公益變成好生意,年營收千萬以上。來看看他們的故事。
志工隊員阿狙:「這一池第二池會放蚯蚓,然後蚯蚓就會從第二池,爬到第一池吃糞便,吃飽蚯蚓會再爬回來,很肥可以拿來餵雞。」
這一群來自台灣的志工,到柬埔寨幫當地貧戶興建廁所與房子,在這一個有1萬居民的鄉村,只有學校與富有家庭有乾淨廁所,總數也不超過30間,就這樣敲敲打打,這些來自台灣的年輕朋友把愛牢牢地釘在曾經幫助過的地方。
國際服務社企創辦人陳聖凱:「5年前還是一個想法,只靠想像一直講,到現在看到真的,幾百人幾千人,有些蓋房子有些蓋廁所,有些蓋橋有些挖水井,我覺得很有成就感。」
聯合國將一天1.25美元訂為滿足生活所需的最低收入標準,也就是所謂的貧窮線,令人驚訝的是,全球竟有超過12億人處於極度貧窮狀態,每天靠著不到1.25美元生活。
永續發展顧問總經理黃正忠:「這些人也要吃喝拉撒睡,可是我們現在看全世界的健康風險,從SARS禽流感新流感超級病毒H7N5,幾乎都是來自低度發展的國家,所以他的衛生條件很差,我們這麼生活品質高的智慧型的社會,仍然會受到衝擊。」
國際服務社企創辦人陳聖凱:「一個人生活的權利,連晚上好好睡一分覺都沒有辦法做到,可是另外一個世界,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世界,iPhone6S出來了,應該要有一個機制可以讓一部分人力擺過來。」
幫助開發中國家扶貧自立改善環境,是陳聖凱創立公司的宗旨,這樣一個結合公益,做友善環境的事業,也讓他的公司年營收從第一年的百萬開始,第三年就突破了1000萬。
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研究中心胡哲生教授:「這是一個旅遊把他跟社會問題結合的案例之一,最重要的改變,就是開始讓基層有了活力,從下往上的經濟活力開始出現。」
在今日富裕的高科技世界,可以有辦法不讓貧窮在全球氾濫,以利他助人為前提,商業模式為手段,用行動改變社會,在各個角落不斷努力,同時也帶來企業經營新的風貌,社會企業讓做好事,也能變成好生意。(民視新聞綜合報導)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ESlrDAU1zFQ